中国病毒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、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、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双月刊,创刊于1986年,原名为《病毒学杂志》(Virologica Sinica),季刊。1991年更名为《中国病毒学》,外文刊名不变,2003年改为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发表病毒学研究论文1000多篇,发表论文基金率为65%以上。曾三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奖,被评为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、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。长期被BA(生物学文摘)、CA(化学文摘)和中国生物学文摘、医学文摘、农业学文摘等国内外20余种文摘及检索刊物收录,为国家科技部信息所“万方数据(ChinaInfo)系统”、清华大学“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”和“中国期刊网”的期刊源。是CSCI (中国科学引文索引)、中国生物学和医学期刊的核心期刊。影响因子为0.553 (2003年统计数据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关于评职称,突出贡献科研人员是否能破格优先评审?

时间:2023-12-11 09:41:17

突出贡献科研人员是否可以破格优先评价?结论是可以的。

1. 现阶段的职称评定机制存在的问题

职称评定在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,直接关系到个人晋升、待遇提高和职业发展。然而,目前的职称评定机制存在许多问题,其中最显著的便是主观评价标准被过分强调,而科研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在评价中得到的比重不足,这导致了许多实践者无法正常晋升。 

2. 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评职称破格优先

鉴于科研工作者的独特性质,个人贡献往往难以准确测算,此时破格评价机制的引入可以成为突破口和救命稻草。

3. 破格优先正当性的来源和背后逻辑

破格的核心在于优先破“体制”,但也有其一定的正当性。一项研究表明,破格获得升职机会的职工能否做出更多的成绩与目标认同度、工作动机、积极性有直接关系。所以,职称评定机构应该对于真正贡献显著的科研人员,适当地给予破格优先评价的支持。

4. 突出贡献科研人员评价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

突出贡献评价原则,倡导由贡献而论职称。该原则下,提出基于成果分享、支撑的定性与定量评估标准,输出具有科研领域代表性的发展性、稳定性和通用性指标,成果评价的定量数据炮制得到有效保障。该方法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,值得在科研人员职称评价中推广开展。

5. 存在的问题——破格优先需依赖严格的操作流程

破格优先评价机制对制度要求和过程的限定十分严格,一旦出现误判等问题,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将受到不利影响,甚至长期得不到补偿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应该严格规范配套流程并引入多方验算机制。

6. 提升职称评定机制中的公正性

为了提高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更好的职业发展,职称评定机构应该制定可测式的定量标准,并加强透明和公正的管理,引入专家评委、同行评议的模式,以促进好的科研工作者脱颖而出。

7. 适应个体多样化的评价体系

职称评价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个人多元性和差异性决定。在合理与公正的归纳推理的基础上,也应该适应科研人员团队复杂性、工作环境差异性等,提出更为适应的政策和评估标准。

8. 建立健全的权限划分机制

为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一己之力,职称评估制度应该向科研人员授予更多的自主评价权,尤其是在涉及到科研成果和专利等方面。这样,才能更好地防范不当评价行为、试图减少“以权谋私”的机会。

9. 结语

职称评定机制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效推进多样化的评价理念,结合相关的科学指标,对不同领域、不同场景的科研工作给予客观和全面的评估,从而促进科研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。